聖嚴法師紀錄片《本來面目》

最近法鼓山在 YouTube 放上了聖嚴法師紀錄片《本來面目》的完整版。這部片子並不是要讓觀眾看了之後產生許多關於心靈昇華的想像,而是儘可能貼近聖嚴法師的真實人生軌跡,顯示在他發揚佛法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掙扎與放下的過程。

Read more

空氣殺人:對制度悲觀的韓式反轉劇

剛才看了關於加濕器殺菌劑致死的韓國電影《空氣殺人》,大約200個座位的影廳,坐了20個人左右,我還挑了沒人坐的前排,前後左右2公尺都沒有別人,已經算是比較安全了吧。

2011年,某家公司的加濕器殺菌劑被發現可能和肺纖維化有關,之後有了一連串訴訟和國家調查。但電影不是紀錄片,而是從小說改編,所以很多劇情明顯是為了戲劇效果而產生的。例如失去妻子、兒子也因為肺纖維化而命在旦夕的男主角,正好是位醫師,於是為了找出原因而自主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妻子的妹妹是充滿正義感的前檢察官,因為找不到願意對抗財團的王牌律師而獨自擔任原告律師……這種正常來說極為不可行的設定,更凸顯了前半段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節奏。

Read more

楚門的世界:被保護/被設計的生存狀態

坎城影展選擇《楚門的世界》中的一幕作為海報主視覺,所以我找了這部電影來看。主角楚門活在攝影棚裡虛構的小島上,裡面的所有演員都配合演出他的人生,從出生到將近30歲,他的友誼、婚姻、工作,都是被安排好的劇情,在電視上24小時播放,只有他自己沒發覺。在電影的過程中,楚門逐漸發現這個世界的各種破綻,最後決定離開這座島,而終於觸摸到虛構世界的邊界。

Read more

關於《媽的多重宇宙》翻譯爭議

最近《媽的多重宇宙》這部片在評論網站獲得超高分評價,國內許多影評也大讚神作,所以我也蠻想看的,但最近感覺染疫機率升高,隔離政策也還沒放鬆,在等到觀眾只剩小貓兩三隻、可以「類包場」之前,我大概是不會跟別人擠在一起看了。

似乎因為上映前評價太高了,所以也有少數認為這部片被過譽的聲音。然後又因為某些台詞的中譯太過超譯,在網路上引起小小的炎上。翻譯本地化(將原本的內容轉換成本地文化中類似的人事物)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一直都蠻有爭議性的,我算不那麼排斥吧(只是看辛普森家庭有時候會覺得不好笑),但這部片被挑出來的「你現在是王安石」「武媚娘愛缺」「大便咒術迴戰」確實讓我感覺錯愕大於好笑:明明看原文感覺很普通的句子,變成中文之後反而有些難懂,而且喧賓奪主了。希望以後上串流的時候,可以看到其他華語圈片商的中文翻譯版本。

Facebook原文

看《雲端情人》

今天看了評價很高的舊片《雲端情人》,但我在看的時候,卻逐漸對故事失去興趣。這部片給我的感覺,有點像是蘋果出品的《天鵝之歌》,都是設定在近未來的輕科幻主題,對科技實現於現實世界的方式有許多著墨,但對愛情關係的來龍去脈卻描寫得不夠深入,讓我不太能對人物表現出來的內心掙扎感同身受,總覺得有點像是無病呻吟。

Read more

看《為人民服務》

《為人民服務》是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限制級的片子,也是最接近包場的一次,只有包含我在內的3名男性入場,大概是因為共產革命時代的性愛主題,本身就不太吸引人吧?看了之後,我覺得這其實是個有些悲傷又無奈的浪漫愛情故事,只是必須在那樣的時代才有可能成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