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門的世界:被保護/被設計的生存狀態

坎城影展選擇《楚門的世界》中的一幕作為海報主視覺,所以我找了這部電影來看。主角楚門活在攝影棚裡虛構的小島上,裡面的所有演員都配合演出他的人生,從出生到將近30歲,他的友誼、婚姻、工作,都是被安排好的劇情,在電視上24小時播放,只有他自己沒發覺。在電影的過程中,楚門逐漸發現這個世界的各種破綻,最後決定離開這座島,而終於觸摸到虛構世界的邊界。

作為真實人生的隱喻,這部片或許是想要表達,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人生型態,其實是靠著許多預設條件才得以成立。如果不是在社會制度中,照著可能的路線前進,我們就不會是現在的樣子;而我們已經習慣的人生現狀,也仰賴社會規範與價值體系的持續運作,才能保持不變。在這個被保護,或者說被設計的狀態中,就算不完美,至少是不費力的,以致於當我們想探索固定模式之外的其他可能時,感覺就像楚門一樣,是必須克服「死亡」般的恐懼才能脫離的。脫離一個自我合理化的系統,不見得會帶來幸福,但人的心理中,似乎總是蘊藏著跳脫框架的衝動。

另一方面,坎城影展重新提起這部電影的用意是什麼?從最近的世界局勢來看,歐洲確實面臨了彷彿天塌下來的處境:和平原來並不是千秋萬世的自然狀態,而是靠著政治、經濟勢力的恐怖平衡維持的短暫現象。雖然官方文稿並沒有提到,但我認為經濟上的理想狀態被打破,發現便宜的能源、合理的物價並不是理所當然,也是歐洲人最近特別感到衝擊的事。過去靠著各種條件而得以維持的和平與經濟穩定,正在逐漸崩塌,人們被迫脫離過去受到保護的狀態,而看見這一切的維持是有前提的,也才真正觸摸到更宏觀的真實。

facebook原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