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殺人:對制度悲觀的韓式反轉劇

剛才看了關於加濕器殺菌劑致死的韓國電影《空氣殺人》,大約200個座位的影廳,坐了20個人左右,我還挑了沒人坐的前排,前後左右2公尺都沒有別人,已經算是比較安全了吧。

2011年,某家公司的加濕器殺菌劑被發現可能和肺纖維化有關,之後有了一連串訴訟和國家調查。但電影不是紀錄片,而是從小說改編,所以很多劇情明顯是為了戲劇效果而產生的。例如失去妻子、兒子也因為肺纖維化而命在旦夕的男主角,正好是位醫師,於是為了找出原因而自主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妻子的妹妹是充滿正義感的前檢察官,因為找不到願意對抗財團的王牌律師而獨自擔任原告律師……這種正常來說極為不可行的設定,更凸顯了前半段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節奏。

劇情的進行本來是相當勵志的,一個有正義感的女人,帶著因為失去家人而脆弱無力的男人,要向邪惡的財團討公道!我還以為這是像《永不妥協》那種女性成功劇,後來才發現導演更想呈現的是財團試圖用金錢隻手遮天的黑暗。劇中的殺菌劑製造公司,用錢把大律師、研究機構、學者都收編了,法庭上幾乎都是自己人,根本不可能讓正面對決的女主角獲勝。結果,還要靠著願意犧牲的人(防劇透)暗中策劃揭發真相的計謀,才得以擊敗財團。我想,這個劇本背後的想法還是比較悲觀的,就是認為制度已經淪為為財團服務,只有制度外的方法能和財團對抗。

最後,這部片還是檢討了政府的態度(為什麼認證了有害健康的產品?),在面對受害者與家屬的座談會上,政府部門之間互相推卸責任,表示不是自己的管轄範圍,然後男主角就抓狂了……這場戲有些誇張、煽情,不像真正的官方場合,但凸顯政府不作為的意圖是相當明顯的。

整體來說,雖然題材是真實的社會議題,但實質上還是戲劇創作,追求最大的劇情張力,從尋找真相、集結受害人追討賠償、遭遇挫敗,到最後的大反轉,就像韓劇一樣,隨時都要緊緊抓住觀眾的注意力。但如果意識到其中對財團與政府的批判立場,應該就能欣賞其中或許太過煽情的部分,其實也是為了傳達製作者的意圖。

facebook原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