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岡亮介 (PETROLZ) – 湖畔

對於東京事變裡的「浮雲」,歌迷應該都相當熟悉了,但對於另一個樂團「PETROLZ」裡的「長岡亮介」,或許就比較陌生了吧。我自己是在東京事變解散以後,才開始想了解他的這一面。越是研究下去,越對他在兩個團體裡呈現出的反差感到不可思議。東京事變終究是個在商業市場上獲得成功的樂團,「浮雲」也在其中逐漸塑造出自己的搖滾巨星架勢和時尚品味。PETROLZ則完全是地下樂團,唱片限量生產,也有限定演唱會場販賣的CD,裡頭的「長岡亮介」相當樸素,也更常顯露出自己內在的民謠吉他原色。彷彿從東京事變的color bars裡粹取出來一般,單獨觀察「長岡亮介」的音樂時,才發現他當時作出「極まる」這種濃厚民謠味的曲子並非偶然。

Read more

ZEBRA arbez “piirto” 的現代感白色文具搭配

ZEBRA arbez "piirto" 1

鋼珠筆、自動鉛筆:ZEBRA arbez piirto
筆盒:urban prefer “V”
橡皮擦:STAEDTLER rasoplast

我們熱愛文具的人,總是會買各種形形色色、五花八門的文具,全部兜在一起就顯得一團混亂。所以,我嘗試從整體的角度來思考,怎樣的文具組合才能呈現出整體感?考慮的範圍可以大到整個辦公桌,甚至整間書房、辦公室,但我先從最小範圍的筆盒開始。這個從裡到外白到底的筆盒,應該相當具有視覺效果吧。

Read more

Almost Human:當一個社會化的人,既簡單又困難

最近,我在日本自由版權文庫「青空文庫」上讀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我並不是特別挑了這部小說,只是之前讀了點閱率最高的小說《坊っちゃん》(夏目漱石),最近某一天又因為無聊,打開了手機上的閱讀器,就讀了第二名的《人間失格》。這部小說不但呼應我最近聽的音樂,也讓我重新思考都市生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用偽裝來迎合這個社會,其實再簡單不過,但要超越那種自我分裂的掙扎,卻又困難至極。「身為人的資格」,或許只是個虛設的標準。如果真的有這種標準,那麼,其實所有人都活在「人」與「非人」之間的limbo zone吧。

Read more

城市,現代人的能量載體:LEO今井《Fix Neon》

大概是因為工作時已經把能量燃燒殆盡,不知不覺竟然兩個月沒寫新文章了。或許也是因為沒接觸到特別想寫下來的事物吧。直到我發現這張日文專輯為止。以城市為主題的專輯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整張專輯充滿宛如現代詩的詞句,而且能構成一個完整的象徵體系!將城市視為能量流網路的概念,也讓我想起自己的城市詩中使用的流水意象。因為很難得遇到思想層面和我接近的專輯,所以雖然樂風也值得討論,但我會把重點放在歌詞上。

Read more

不圓滿的告別,不被定義的可能

董啟章的「自然史」系列從第一部《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以來,似乎每部作品的第12章都特別短促,書中建立的系統也都會完全破滅。雖然早該習慣了這種通常稱為「爛尾」的感覺,雖然我知道這是刻意的、早有預謀的──但這次我開始覺得有點膩了。我注意的反而是日本搖滾樂團「東京事變」的解散。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們剛結束2月29日的告別演唱會。雖然不知道他們以前的經歷是否能和《學習年代》對應,但他們不按牌理出牌的解散過程似乎可以用這一章介紹的「晚期風格」理論來解釋。

Read more

時常有股想毀滅一切的衝動

《學習年代》第11章討論用書:大江健三郎《再見,我的書!》

開始閱讀《學習年代》到現在剛好滿一年。之前我一直以相當固定的速度發表文章,但這次隔了快三個月,其實是因為投入了一份新的工作。我當上了編輯──雖然不是這種文學書的編輯,而是語言學習書的編輯。過程的細節我就省略了,但幾乎就像「心想事成」一樣神奇,也的確是一份把我從無聊中拯救出來、讓我真的能用自己的天賦才能生活的工作。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