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

最近看到新聞檢討十年教改的「成果」,
年輕人為了不被職場淘汰,拼命賺錢讀大學、研究所,
偏偏學費貴得很,甚至有人因為繳不出學費而被迫休學;
大學錄取率雖然可以進世界排名,高中生卻還是要死要活地讀書,
只為了上前幾名的大學;
學歷等於一切的觀念依舊揮之不去,
教改的多元化反而變成多重折磨……

跟我輩分差不多的人看到這些相關報導,應該會有一點心酸?
當然那些一路都很順利,成績好家境也不錯的人除外……

會忍不住想站出來說「你看,我們就是教改下的產品」
這一代是充滿危機感的,像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這個危機是什麼只有我們知道,
只是上一代的人似乎一直都沒有發現

教改的數字很美,現實卻很殘酷
我們就是在這份殘酷中不斷尋找上一代想要製造的美
然後,試著去突破它,朝向新的境界邁進
或許我也可以說,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2015.03.18回顧:
當時社會上有一種氣氛,覺得如果沒有碩士學位,就業就會輸給別人。十年後的現在,年輕人似乎發覺讀研究所成本效益太低(對於非學術工作的就業而言),形成某些研究所找不到學生的情況。其實,為了一般的工作讀研究所,其實沒有必要,就算薪水多了一點,也不見得能彌補繳出去的學費。經歷過到處考試的辛苦,又要面對研究所全新的課業挑戰,自然就對所處的社會情況產生埋怨,又擔心努力不見得有回報。我想,教育改革最初的理念應該是善良的,但只靠制度的改變絕對不可能成功。如果把學業當成競爭工具的風氣沒有改變,再好的制度執行起來都會變質。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