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我城》

香港小說代表作之一。七○年代的作品。接在一大堆充滿壓迫感的東西之後,西西的《我城》確實輕鬆許多。許多平淡至極的事物,在這本書裡有了奇妙的、遊戲般的譬喻。明明是一部小說,卻有濃濃的詩味。

我剛讀完開頭的四節。故事的背景是一座很像香港的城市,主角是阿果,但小說的視野似乎並不受限於阿果的生活範圍。有時候敘事者是第一人稱的,有時候又透明得像是個看不見的移動式監視器,想看哪裡就看哪裡。敘事的口吻基本上是輕鬆又充滿想像力的,但有時也會把實景仔仔細細地描寫清楚,例如第四節最後寫一對新婚夫婦的地方(忽然冒出來的一對新婚夫婦到底是誰的誰,卻還沒說清楚。事實上第二節介紹的悠悠這個人,也還不知道是誰)。

但我最想談的其實是作者的筆觸。書裡很多譬喻,不用點想像力還想不到,但想通了就覺得很有趣,即使實際上那不是件有趣的事。開頭出殯的場景,人們傷心流淚的樣子竟然被比喻成感冒,家裡感冒藥的名字又叫做「漂亮糖」和「很好吃」,下葬變成種花……童趣和現實之間的衝突,是書裡很引人注意的主題。再舉一個例子,搬家又是怎麼一回事?可以看搬家工人表演雜技,還可以幫自己的家減肥一千五百磅。這個想像世界的觀點,把每件小事都看成令人高興的事,現實世界如何倒不是重點。感覺很像是童詩。(可是,為什麼童詩是純真、快樂的,大人的詩卻經常牢騷滿腹?)喜歡詩的人,就算平常不讀小說,應該也會覺得這裡面寫的東西有意思吧。

這種態度在阿果應徵工作的時候也持續著。阿果遇見許多負責審核的人員,他想的卻不是怎樣有助於獲得工作,而是該怎麼更瞭解這些人,聊些大家喜歡的話題。當然這些只是想想而已,「這麼好的天氣,不如一起去游泳吧」這種話只在想像中出現。兜回之前常說的,文學對於現實社會有何意義的問題,雖然《我城》這樣寫好像是在蓋作者自己的空中樓閣,但那是個免於社會制度之累的地方,相較之下,現實生活似乎就少了一份人性的純真。這可以視為一種對於現實生活的反思。

事實上,這部小說也不是完全脫離現實的,有些時事性的東西在裡面若隱若現。例如一大堆人聚在草坪上,有記者採訪,想像的內容很多,至於到底在幹嘛,作者只用「請願」兩個字交代;某個大廈的牆上有中古時代武士圖,一個戰敗騎士說痛苦痛苦,一個勝利騎士說功夫功夫,就有人跟著說「中國功夫啊」「中國痛苦啊」。都是約三十年前的事情。這些嚴肅的東西,這部小說的世界是沒辦法支撐的,但這些東西可以作為小說的背景。當時經濟條件惡劣,像阿果這樣的人物卻能夠樂觀地生活下去,給週遭的人一些正面的能量,也算是有功勞。

其他的,或許等我讀完再說吧,雖然不知道還要多久。

2015.09.23回顧:
對於社會主義者而言,這本小說對於社會現實的態度似乎太輕浮了。但是,我們難道不能擁有自外於社會的個人想像空間嗎?對我而言,這種完全取決於個人喜好的世界觀也是很重要的。生活不應該只有感受痛苦而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