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讀《漱石の思い出》

讀夏目漱石的妻子所寫的回憶錄《漱石の思い出》,從10月到現在,只讀了200頁(全書有四百多頁),因為有些比較舊的用語,和過去存在的人事物(例如東急百貨的前身「白木屋」),需要一點時間了解。

裡面覺得有趣的部分,是夏目漱石堅持原則、不在乎人情世故的白目行徑。例如請朋友幫忙校對自己的書稿,因為很忙所以沒看過就讓書店出版,結果發現錯誤一堆,氣到當眾燒書;還有大官邀請許多文人參加宴會,他嫌麻煩就寄明信片拒絕,說「寄明信片就夠了吧?」這也算是「被討厭的勇氣」吧?(他討厭的人應該也蠻多的。)不過,他當時已經很有名氣,也很受讀者歡迎,所以有「被討厭的本錢」吧。

facebook原文

關於「化石」

作者的心情變成了化石,就是「書」吧。

-祖父江 慎,MdN 2016年7月號

化石」是我在四年的空白之後交出的最新詩作。在停筆之前,我寫了超過十年,雖然作品不多,也不曾以「詩人」的身分活動,但總是斷斷續續地寫。大約在出版社的工作開始之後,我好像失去了寫詩的題材、動機和語言。雖然也試過努力擠出什麼,但寫詩這回事,如果不是處在一種「可以寫」的狀態,就寫不好。既然沒有寫的動機,也寫不好,寫詩這件事就被我擱在一邊了。不寫,好像也不要緊。

可是,有一件事情忽然觸發了我,推動我再次使用詩的語言去創作。最近因為想看日本書籍設計鬼才祖父江慎的訪談,我買了《MdN》雜誌。而封面上的這句話,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一開始我並不完全明白這句話和我的關係,直到寫好「化石」這首詩以後,我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線索:關於我最近的學習、關於我最近的思考……關於我自己。

Read more

《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摘錄

在《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連續看到好幾段印象深刻的話,所以在這裡記錄一下。

「求知的驅力讓我們和無心求知及不想讓我們求知的人有了區分。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能讓自己脫離集體。這已經是許多人從兒童及青少年階段成長而來的經驗。這求知的驅力及成長的驅力,兩者聯手起來對抗想要休息、打安全牌以及融入大眾的願望。」

「在今日,當一個人離開了大機構,在那裡工作穩定福利好,聲譽和權力垂手可得,但卻要付出個人自由和創意的代價,他也在冒著和依賴同樣的風險與犧牲;離婚也是如此。如果你疑惑為什麼有些人會冒這個險,有些人不會……你會了解關鍵在於……連結上無意識而發現的自我肯定。」

「我們故事中的英雄似乎了解到,在這個旅程中你需要放手一搏,付出全部的能量。就像耶穌說:那些回頭張望的人不配於天國。他是在邀請人們來到未來一個全新的靈魂。在我們的時代,這意味著冒險放棄所繼承的傳統和財富,以便為個人及全人類創造新的靈性未來。光靠著不冷不熱地這裡做一點、那裡看一下,是成不了事的;為了新的象徵,必須做出巨大的犧牲。」

facebook原文

正在讀山本文緒的小說《なぎさ》

本來看了很久都不到1/3的小說《なぎさ》,一開始的敘事步調實在太悠閒,我也就偶爾才看一看。到中間忽然快速發展,過去的真相也一件一件被吐露出來,又有更多懸疑的線索出現,我就開始一天看一章,現在已經接近2/3了。一開始會覺得這可能是家族的感情描寫小說,但後來發現也講了很多關於惡質企業文化和階級差距血淋淋的現實,有時候是帶著戰慄的心情在讀,因為很難以純粹旁觀者的角度去看現實生活中的掙扎。

instagram原文

讀源氏物語 13:明石

上一帖「須磨」提到,源氏受到超自然力量(忽然來襲的暴風雨)威脅。到了這一帖,暴風雨仍然持續,房子還被落雷擊中。須磨這個地方是待不下去了,但源氏很快就獲得了意外的援助,前往明石(離須磨不遠的另一個海濱村莊),借住在前播磨守(就是在「須磨」提到的那位地方官)的住處。在那裡,他和前播磨守的女兒——明石之君發展關係,讓她懷了身孕,接著又獲得朝廷赦免而返回京城,可說是一段開運之旅。運勢的180度轉變,終究和超自然的力量脫不了關係。

Read more

讀源氏物語 12:須磨

人生一路順風的源氏,在這一帖終於遇上前所未有的逆境。雖然沒有說得很清楚,但他似乎承受著一股無法抵抗的壓力,匆忙離開京都,前往須磨海邊的領地,無聊地度過自我流放的日子。但對於沒受過什麼挫折的源氏而言,這也是一個成長的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