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同一棟大樓的另一間套房,因為格局和我住的套房幾乎完全一樣,所以只是確認一下設備的狀況,很快就看完了。25年來,除了重新粉刷以外,還沒整修過,所以需要把浴室打掉重做、重拉電線,還要把發霉的櫥櫃換掉,估計大概要花30萬。我想,這樣價錢應該不能賣得太高吧?但這次我又錯了。
在這個社區,最近有個相同坪數的套房,一開始以525萬(每坪56萬)賣出,過了幾個月又以560萬(每坪60萬)轉手。本來這個社區的價位都在每坪55萬左右,但這個突然出現的每坪60萬,硬是創造了新的天花板價。至於現在看的這間套房,開價是620萬(每坪66萬)。我跟房仲說,每坪60萬簡直跟附近的新成屋差不多了,不太合理。但他告訴我,就在前一天,有另一組買家議價,結果竟然破局收場,雙方對於價格的看法終究有落差。因為屋主看到有人願意用560萬買,就覺得自己要賣到這個價格以上。
想用儘可能高的價格賣出,這種心態我能理解,我也不是付不起,但一想到25年老屋單價跟新房差不多(除了因為公設低,實坪比較多以外),狀態還比較差,需要額外花錢整修,就不甘心讓屋主賺這麼多。我想出低於560萬的價格,仲介也沒有要跟屋主談的意思;要是我直接出價560萬,最後一定會被拗到更高的價位,那我就變成實價登錄認證的凱子、推高房價的幫兇了。看來,這間套房也只能擱在一邊了。
雖然在同一個社區,對我的意義比較特別,入住前的裝修、隨後的搬遷也比較方便,但我不想為了非理性因素多付出好幾年的積蓄。或許一般建議多看房,也是為了不要把希望都寄託在同一間房,覺得命中注定非買不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