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另外一本奧修的書。或許可以說是語錄?
關於自由,他提出一個創新的見解。
如果問一個人想要的自由是什麼,可能他會說,
不用上班或上學的自由……
或許感覺更高尚的,
會說是不用承擔經濟壓力,甚至是免於政治角力的自由
不過一般人能想到的自由,說穿了就是「脫離什麼而自由」
奧修說,只有「脫離什麼而自由」還不夠,
還要有「為了什麼而自由」,自由才是完整的。
他說社會只給「自由」負面的意思(脫離什麼而自由),
表示社會反對自由,不希望它正面的部分(為了什麼而自由)出現
因為正面的部分一旦出現了,社會的架構就無法獲得支持
那麼,這個正面的自由是怎麼回事呢?
簡單的說,你不能漫無目的地說「我要自由」
自由如果失去目的,這個自由就沒有意義了,只是空虛而已
如果一個長期處在奴役狀態(在書裡通常是指受社會限制)的人,
忽然得到了自由,他反而會不知道該拿這份自由怎麼辦
我自由了,很好,然後呢?
自由意謂著對自己完全負責(這本書一直採用這個定義),
但是在社會的禁錮之下,反而沒有人需要負責,
責任只要交給整個體制去負擔就好
責任會隨著自由而到來……如果一個人還沒準備好負起責任,
或許他寧願再回到那個禁錮的狀態。
所以奧修說,自由必須是有目的的,
用這份自由做些什麼、創造些什麼都好,
就是不要「和自由一起枯坐著」……自由只是一個機會,
它不應該是最終的目標,要把握這個機會,而不是放著不管
沒有目標的自由只會令人感到悲傷,
迫使人們進入另一座牢籠。
那種悲傷的滋味我已經嚐過
現在的我……不太可能犯第二次錯了
2015.04.01回顧:
自由、責任和力量,似乎是彼此相關的,我想這裡面最關鍵的應該是責任。在現代社會的體系裡,我們已經習慣把許多責任都轉移到別人身上,自然就失去了力量與自由。我現在覺得政治尤其如此。以前我這一輩的人對政治很冷感,結果就是隨便政治人物擺佈我們的前途。負起關注、督促甚至介入的責任,力量才會回到我們身上。最後提到的「自由以後感受到悲傷的滋味」,其實我不記得到底是指什麼了,這樣也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