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共領域到愛與寬恕

《學習年代》第10章討論用書:阿倫特《人的條件》

阿倫特的這本書在《學習年代》裡佔了兩章的篇幅,足見其理論在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相較於之前對重建公共領域的集中討論,這一章把重點轉移到愛與寬恕。阿倫特在《人的條件》中提到,「行動」的本質在於其不可預測性,它的發生不可預測,造成的後續行動也不可預測。為了彌補這種不可預測性可能造成的傷害,阿倫特強調寬恕的重要,而寬恕又來自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只在乎對象本身,而不在乎對象的行為。也就是說,公共領域的行動需要每個個人之間的愛來調劑。雖然這些討論在阿倫特的書中只佔一小部分,但這本小說總是嘗試將理論套用到人際互動層面,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借題發揮的機會。

一般而言,愛是私人領域的行為,把它和公共領域連在一起,或許有點八竿子打不著吧。雖然阿倫特把耶穌當作寬恕者的典型,他無私的愛與寬恕也確實為世界帶來了救贖,但有這種「大愛」的人畢竟是少數,要用愛來解救已經顯得病入膏肓的國際政經情勢,或許是杯水車薪、緩不濟急。但換個角度想,人類兼具公共與私人的面向,不論在外表現得多麼有成就,在行動結束後,還是得沉潛到自己的內在世界、還是需要親朋好友無條件的關懷。我把阿倫特的說法視為對人類面貌的補足。不過,我還是認為,要讓愛產生超越個人情感的政治效果,實在有點勉強。

針對寬恕這個主題,這一章有兩個重要事件:中對中學同學大舊的攤牌,還有阿志和雅芝的關係變化。大舊不但在中學時期欺壓中,就連中離開學校以後也要把她的性別當成把柄,中對他採取逃避的態度也是理所當然。不過,中似乎真的從音樂活動裡找到了自信,開始有勇氣面對自己的性別認同障礙。她的弱點不再是弱點,心靈上她也不再是個弱者。她的力量甚至強大到可以寬恕他的敵人、體諒他的疾病和感情挫折。說「寬恕」或許還不足以形容──應該說,她深厚地愛著自己和身邊的人,所以很自然地帶來了療癒和救贖。至於阿志和雅芝,雖然也有肉體關係,卻沒有真正深愛過的感覺,或許也因此面臨了出軌的危機。雅芝似乎覺得自己有寬恕的義務,但沒有實際的作為,可能真的是因為對阿志沒有愛吧!她甚至覺得自己有意無意促成阿志出軌,這種自認消極主導的特性倒是和《體育時期》的貝貝如出一轍。也可以說,她只是刻意不使用寬恕的力量吧。

說了這麼多,我們看得到寬恕在人際關係中展現的力量,但它的社會影響力還是沒有被描寫出來。即使書中有個清楚的社會議題,作者卻沒有(或者還沒?)把寬恕的主題放進去,似乎有點浪費了他自己對阿倫特的引用與闡釋。雖然我認為兩者之間確實很難發生直接關係,但在小說裡也不是做不到。如果轉換成真實生活的語言,大概就是以人類全體的心靈提升改善社會現狀的願景吧。聽起來又變得不太真實了。但這是目前普遍存在於宗教界的信念,而宗教是人類思想的先鋒。我想,或許總有一天,我們真的能成為更好的人、創造更好的社會……我想,我必須這樣想,才有繼續活下去的自信。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