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op勝過Kpop之處:多元性

雖然我現在K-pop聽得比較多,但還是覺得J-pop的多元性大勝。韓國除了偶像藝人以外,還有第二梯隊hip-hop/r&b,也有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至於獨立樂團環境就比較低迷,而另類音樂不闖海外幾乎是死路一條。

我在想,是否因為日本livehouse體系比較成熟,讓比較多樂團有可持續的實體演出環境,而比較容易培養歌迷、維持收入,也確保了多樣性?

韓國的實體音樂場地以夜店為主流,EDM DJ和rapper都有表演的舞台。而樂團為主的livehouse雖然也有,但就是沒那麼興盛,給地下音樂人的舞台就少了。

看起來,日本培養獨立音樂的土壤似乎比較肥沃(當然人口優勢可能也是個原因),所以在大型資本主導的流行音樂以外,日本總是有非常多獨立樂團可以挖掘。這種由下而上的自發性音樂發展,應該是樂壇推陳出新的重要動力吧。

Threads原文

Jpop普及度被Kpop超車的原因

我自己認為Jpop普及度被Kpop超車的原因是:缺乏網路行銷意識。在YouTube崛起的時候,日本唱片公司放個MV也扭扭捏捏的,有的不放或只放短版,或者放了還要鎖地區,不給國外的人看。同時韓國公司則是努力讓影音內容上網,再加上收視率很低但網路觀看次數很高的音樂節目打歌影片,一堆可以免費看的歐尼和歐爸,自然吸引了許多國際粉絲。

謹慎處理海外版權不是壞事,但在這個時代就顯得謹慎過頭了。日韓的差別變得很明顯:一邊緊緊抓住內容,希望大家因為看不到而想花錢購買;另一邊則是努力把內容散播出去,當成宣傳工具,等待歌迷累積並且花錢購買週邊產品。

當然現在日本唱片公司也意識到這一點,努力跟上網路化的腳步,但看在我這個從Jpop轉到Kpop的樂迷眼裡,他們做的總是還不夠多。

Threads原文

KPOP歌單「春雨」

我比較少聽純粹的抒情歌曲,但是偶爾也想用這種柔和的歌當背景音樂,所以收集了一些。我刻意把主題限定在和「雨」有關的歌,然後希望是感覺比較溫暖、多用純粹樂器的曲子,即使是悲傷的歌,也不要灑狗血的,最後就是這個偏向春天氣氛的歌單。裡面有比較軟性的R&B、hip-hop,最後也有一點jazz和民謠,但類型在這裡相對不重要。

facebook原文

歌單:KRNB (deep)

最近比較喜歡聽韓國的 R&B,尤其是中板偏慢板、比較能發揮歌手性感唱腔的曲子,所以用 YouTube 排了一個歌單(放在下面)。跟 Spotify 比起來,我還是覺得 YouTube 的推薦曲目比較好,常常出現我不知道的歌,但質感確實和我想找的東西有些接近。Spotify 就常常在同樣的範圍繞來繞去,而且大部分是我已經聽得很熟的,對於拓展歌單比較沒幫助。另外,有些歌沒上 Spotify,也讓 YouTube 的聽歌自由度高了一點。唯一感覺麻煩的,是 YouTube 經常發生有 MV 就找不到純音樂的現象,如果 MV 裡面加了很長的劇情或奇怪的音效,就沒辦法好好聽歌了。(穿插廣告又是另一回事了)

曲目列表:

Read more

Irene & Seulgi – Naughty

Red Velvet 子團最近推出的這首「Naughty」,毫無疑問是 10 顆星難度的 K-pop 舞蹈。整支舞都是複雜的手部動作(正確名稱是「tutting」),視覺印象非常強烈,也很考驗關節靈活度、記憶力和默契,難度完全是和一般舞蹈不同的次元。據說她們花了五個月學好這支舞,這對於流水線生產的 K-pop 業界來說,可以說是太沒效率了,很少人會花時間磨到這種爆表的水準,我看完只有滿滿的敬佩。對於線上許多 24 小時內就能交出翻跳影片的 YouTuber 而言,這也是一帖戰書吧。

plurk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