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瞬間」

剛才忽然想搜尋栗山千明這個人,搜尋到最後,停留在「青春的瞬間」(青春の瞬き)這首歌。這首歌一開始其實是椎名林檎寫給她的單曲B面歌,但就像其他椎名林檎寫給別人的歌一樣,最後大家只記得她自己回收重唱的版本。至於「原唱」的版本呢,我特地找來重聽一次,真的太過悲慘,高音完全不在她的守備範圍內,以致於整首歌的歌聲都被修成很奇怪的機器音,大概就可以猜想原本的聲音有多糟了。椎名林檎的提供曲,對於委託的歌手往往是很有挑戰性的,像是寫給TOKIO的「雨傘」,除了讓長瀨智也扯著喉嚨唱的高音以外,樂器部分也沒有因為他們是偶像樂團而降低難度。挑戰成功的話,就成為歌手自我突破的作品;挑戰失敗,大家就會說「還是想聽椎名林檎自己唱」。

雖然栗山千明唱歌並不出色,但我在ptt椎名林檎版活動的那陣子,曾經翻譯過4首椎名林檎寫給她的歌詞。或許有一些值得商榷的翻譯,但當時的我已經盡力了。這首「青春的瞬間」顯然是4首歌裡面最出色的。雖然歌詞是從年輕人的視角出發,但也有中年人看年輕人的味道。有了一點年紀之後,讀這樣的歌詞,更是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生活多了哪些現實考量,又少了哪些自由夢想。這樣精雕細琢的精品級歌曲,竟然當成B面歌使用,真的是一大奢侈,但也顯示她並不因為是別人的歌就隨便做做了。

facebook原文

不圓滿的告別,不被定義的可能

董啟章的「自然史」系列從第一部《天工開物.栩栩如真》以來,似乎每部作品的第12章都特別短促,書中建立的系統也都會完全破滅。雖然早該習慣了這種通常稱為「爛尾」的感覺,雖然我知道這是刻意的、早有預謀的──但這次我開始覺得有點膩了。我注意的反而是日本搖滾樂團「東京事變」的解散。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們剛結束2月29日的告別演唱會。雖然不知道他們以前的經歷是否能和《學習年代》對應,但他們不按牌理出牌的解散過程似乎可以用這一章介紹的「晚期風格」理論來解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