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本來就不太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要做什麼,
但是最近這種感覺特別強烈,任何計劃都失去了目的,看起來也不像是非我不可。
一個失去意義的世界,看起來就像是假的一樣。
我已經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
啊,自我,這個罪惡的詞。我又開始覺得自己什麼也不是了。
所以看到任何和自己的根源可能有關的東西,就覺得特別悲傷。
最近太常哭了,這一點也不正常,在好幾個缺乏淚水的年頭之後。
我需要一個能夠抓住的東西,讓我不會被甩在這個世界外面。
那個根,目前是我的爸爸。
現在再給我更多關於家族史的東西,我真的會崩潰。
沒想到吧,一個自外於家族的人,竟然也想尋根了。
這也是一種對於「自我」的渴望?
我從來不讀小說的,跟討厭看電影的理由差不多,
不喜歡那種要浪費很多時間的感覺。
但今天開始讀董啟章的小說「天工開物.栩栩如真」。大概是註定好的。
想像中的人物故事。想像中的家族史。想像中的城市史。
虛實交錯的畫面。
這些想像彷彿是在對付某種現實中的空虛或缺陷,
又受困在自身的不真實裡……
但這堆充滿想像的劇情與回憶裡,卻有無比真實的情感。
讀完開頭的「收音機」就已經淚流滿面了……明明沒有灑狗血的催淚情節,
但太多別人的回憶了,又想到這些回憶背後的空虛本質
(對自我的沉溺與彌補),就讓我這個沒有太多回憶的人非常害怕。
為什麼看別人的故事會覺得感動?
我想我也懷抱著一份相同的空虛感。
我也想打起精神,但有時候真的是勉強不來。
2015.09.14回顧:
我很努力回想,當時為什麼會感覺空虛到絕望的地步呢?追根究柢,大概還是被「我是誰?我在這個世界要做什麼?」這種問題糾纏著吧。其實在我的工作生涯中,也有一段時間覺得每天都做一樣的事,沒有突破性,好像生活沒有意義一樣。但回頭想想,我的確是在做自己能做、應該做的事啊!其實這樣的自己已經夠好了,只是有一種迷思會來干擾:有明確的目標、不斷進步的人生才是好的。這種想法當然也有它正確的地方,但如果不知道目標在哪裡,那就誠實地說不知道,做好現在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