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出版工作者,其實很羨慕線上課程的獲利結構。即使是差不多的內容,做成影音版本的線上課程可以賣實體書10倍的價錢,而且完全省下紙張、裝訂、通路鋪貨銷售的成本,難怪許多網紅婉拒出書的邀約,而是去賣線上課程。
只要是實在、有良心的內容,其實我不會覺得線上課程就一定是「割韭菜」,反而會覺得,這才是分享知識應該得到的報償吧?出一本實體書累個半死,作者可能只拿到幾萬塊,有人還願意出我都要感謝他們做功德了。
當然我也知道,很多線上課程感覺只是聊天,或者講一些非常粗淺的內容,當成YouTube會員影片或許還可以,但開高價拿出來賣就像在騙錢,這種內容的氾濫也是造成許多人不相信線上課程的原因之一。但我想未來當這個產業趨於健全、要靠口碑長賣而不是瘋狂開課衝預購金額之後,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才對。
但我也不覺得完全放棄經營傳統學習書、徹底擁抱線上課程是絕對正確的作法,因為線上課程有很強的寡頭獨佔傾向:只有極少數的平台能存活,其中的主要獲利來源又集中在少數有號召力的名人所開的課程上。極度依賴行銷和所謂「流量」的結果,就是比較冷門的內容與創作者更不容易得到機會(雖然末期的實體出版對小眾內容也越來越謹慎了)。
或許未來線上課程的餅做得更大以後,有可能出現讓小眾出頭的平衡機制吧,還是要抱持希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