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遺憾中虛構記憶的國度:《夢中邊陲》

夢中邊陲今天把這本詩集讀完,發現自己竟然花了整整九個月,看來這段時間我太忙了,沒有閒情逸致沉迷於這本書的想像世界裡。對我而言,這些刻意脫離現實軌道的詩,是步入中年的作者重拾浪漫與想像力的工具。然而,由於這些詩主要是為了彌補回憶裡的遺憾而誕生的,詩中不真實的感覺有時候更像是對於現狀的諷刺。

詩集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第二十五時區」,顧名思義,是脫離真實的時空而存在的地方,也就是夢與想像的國度。作者的野心不止是想像而已,他希望創造的似乎是一個能夠獨立運作的想像國度,就像他在序言裡對詩作的看法:「在我書寫的文字另一頭/有一個被創造出來後/便不再消失也不再受/我們早先的想法控管的世界」,想像也可以說是另一種真實,而寫作賦予想像實體。這系列的每首詩幾乎都是一個虛構的地點、人物或事件,各有其背景和情節,彼此之間不甚相關,拼湊起來變成一個巨大而複雜的世界。在複雜的表象之下,隱藏了幾個主題:愛情、童年、城市、文學界等等。雖然作者想像了許多離奇的情節,卻也不難嗅出一絲遺憾的味道,例如以下這兩首詩,都在想像記憶的樣子,卻無法取得記憶的真相:

〈郊遊高原〉

像戰爭結束後
忘記被召回的年輕士兵
駐守於針葉林與高原邊境
終年追逐野兔與山鹿
他們被永遠遺忘在
童年的郊遊裡

〈霞氏舊宅〉

不再打開的
音樂盒
永遠禁錮了
一首單調 謹慎的樂音

少年時代我在冷冷廳房單戀她時
緊擁著我樸素渴望的
過往時光

作者賦予記憶各種離奇的形式,但我越讀越覺得徒勞無功,因為記憶的真相不是已經遺忘,就是不堪回首。這系列的詩也有直接批判現實生活的詞句,例如:「他們閱讀著砂礫/卻篩洗掉一座座/心血結晶的礦床」〈文學末日〉、「那麼多孤獨的人/如何建造出一座座/無知又迴避孤獨的/城市?」〈鬧區〉。如果真的要用想像填補現實裡的遺憾,那麼讀者是不是該專注於想像的新奇,而不是現實的殘缺?但我很難不聯想到這些詩所暗示的現實:作者是一位中年男子,他的感情生活失去了浪漫與激情,離青春期和兒童期又太遙遠;他有時候對於社會上的現象不滿,卻無力改變。這些詩究竟是作者的放手一搏,還是自我解嘲?我想都有一點吧。

或許是因為還沒到作者那個年紀吧,我不太能體會這種寫作模式的意義,但這些詩確實提供了許多富想像力的思考材料,詩行也很淺白,措辭沒有什麼故弄玄虛的感覺。最後,詩集收錄了組詩〈藍色時期〉,寫成的時間最早,但感覺彷彿解釋了前面所有詩寫成的背景:「我佇立在黑暗裡/體會著/年輕、希望與愛情/因為來不及熄滅/盲目發熱、灼痛//她那時正抬頭看我/我必須極力創作/尋回那一瞬的訊息」〈藍色時期,XVIII〉。如果逝去的已經無法挽回、遺憾已經無法彌補,那麼,能不能以純粹創作的熱情作為生活的動力?

夢中邊陲/羅智成著(2008)/印刻
ISBN 978-986-6873-49-2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