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上最爛的人》

早上看了《世界上最爛的人》。必須說我跟這部片的頻率不太合,因為我是比較保守、不輕易改變的人,所以看到女主角一時越想越不對勁,就忽然轉系、改變興趣、換對象的行為模式,幾乎可以說是瞠目結舌吧!為什麼她會這樣呢?動機是什麼?我一直試圖解析這些行為背後的動機,但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她自己也不懂為什麼,只是有一種必須從「感覺不太對」的事物換成「好像比較對」的衝動。(劇中也有一些可從心理分析角度解釋的線索,但那不在我了解的範圍內,就不提了。)雖然結局好像在說,這些經歷都是成長的過程,無關對錯,而且都有它們的意義,但整體而言,觀看過程中還是錯愕和疑惑的時刻居多。

我自己的理解是,女主角一直在逃避一種缺乏自我價值的感覺(也就是片名「世界上最爛的人」)。她的漫畫家男朋友讓她受不了的地方,或許是他顯得很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有明確的 life purpose,她卻還沒搞清楚自己想做什麼……她發現另一個男人好像更讓她感到自在,其實當時兩人同樣是各自伴侶身邊配角般的角色,或許也因此而感覺合拍吧。後來和前男友重逢,他才有機會說,自己後悔的是沒有讓她知道自己有多好。其實兩人的心靈層次應該是對等的。是否因為有了這次重逢,才讓她找回自我價值感呢?不知道,我想改變心態還是需要靠自己吧。

facebook原文

人生就是戲,真的嗎?:《自由生活》

有一句名言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時裝劇的流行似乎更是這句名言的強力背書。《自由生活》這本書非常寫實地描繪出中國移民在美國的生活記事,但看起來一點也不像一般的電視劇或電影,如果硬要說成電視劇的話,大概是大愛台那種節奏的吧?可是,難道小說一定要提供戲劇嗎?如果小說提供的是寫實的生活,又會怎樣?

(內有小說情節,不喜者請勿閱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