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情書》

今天看了1995年的電影《情書》,雖然是傳說中很感人的經典作品,但對我而言,除了對著山頭大喊「お元気ですか」的經典場景讓我有點揪心以外,倒是不覺得特別感傷,大概我的人生歷練還不夠吧。同時也覺得這個「在書信來往的過程中逐漸揭開回憶」的主軸,可能在那個還沒什麼人用得起行動電話的年代才能成立。要是現在的話,兩個女主角可能馬上就用手機視訊,就沒辦法用那麼緩慢的步調整理各自的心情了吧。

讓我思考最多的,是女藤井和男藤井同名,同時又和另一個女主角渡邊長得一模一樣的設定。起初我想過女藤井是否其實並不存在,而是渡邊想像中的分身,但後來才發現女藤井成為故事的主軸,也有豐富的背景設定,所以必然是真實存在的另一個人。但我還是覺得,她確實也同時是男藤井和渡邊的替身。渡邊懷抱的遺憾,除了男藤井意外死亡以外,也包括他的感情動機似乎有些薄弱的疑惑。透過女藤井在回憶中重新認識自己和男藤井的感情關係,渡邊才得以遇見男藤井不曾坦白的另一面,以及自己在他心目中真正的角色。也因為回憶終於獲得真正的了解,不再懸而未決,兩個女人才能放下過去、繼續往前走——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大概就像女藤井的重感冒一樣,回憶裡的缺憾不是放著不管就會自己好的,而是必須經過有意識的重新理解,才有接受與放下的可能。

facebook原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