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生活就是精神的修練場

最近準備開始用19號瓶(紅/紫)。瓶子叫「生活在物質世界」(Living in the Material World),剛好是瑪丹娜「Material Girl」這首歌的歌詞。說人「拜金」難免有貶義,但這裡取的是正面的意思:頂著一副肉身活在物質世界裡,一定要腳踏實地。紅色代表物質性,對應海底輪;紫色代表精神性,對應頂輪。在這個瓶子裡,倒是紅色在上、紫色在下,顛倒過來了,所以精神性的發展有被物質生活牽制的感覺。但換個角度來說,也表示現在是該「入世修道」,平凡的生活就是精神的修練場。

後來想想,其實這和我最近買了第二本榮格心理學論述《中年之旅》(In Midlife: A Jungian Perspective)也有一點關係。之前買的《英雄之旅》是講個體化(individuation)的過程,這本則是聚焦於中年時期的自我認同轉變。裡面有些措辭讓我印象深刻:「尋找『屍體』」、「埋葬過去」。簡單來說,就是找出漸漸失效的、舊的人格面具(persona),埋葬它,和這個舊的認同分離開來,進入過渡(liminality)的階段。我去年寫了一首叫「化石」的詩,那也是一種很接近「屍體」的東西。總之,我想要放棄我曾經以為的那些「自己」、跳脫有意無意扮演的那些角色。

這個過程需要接收來自潛意識的訊息,很多時候是靠作夢。但我現在不常記得自己的夢,所以靠的是回憶,還有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和一些隨機的訊息(數字、顏色、陌生人和他們說的話)。我回憶人生中前前後後、大大小小的各種事件,用局外人的角度重新排列組合它們的意義,一次又一次重新解讀我這個人的故事。現在發生的事,成為這些重新排列的參考線索:為什麼某人對我說什麼、做什麼,會讓我產生某種感覺、某種反應?我們各自扮演什麼角色?結果,我常常在別人身上看到一部分的自己,包括過去的自己,還有想像中未來的自己,同時感覺很抽離又很似曾相識。

老實說,我覺得自己在人際關係方面處於逆風狀態(其實這輩子也沒有順風多久啦),每次隨口說出不太經心的話,或者破壞了和諧和規矩,就會被自己的反面制裁,或者被(別人扮演的)過去的自己反撲。這個現象剛開始發生的時候,我覺得很沮喪,活得綁手綁腳的。不過,也因為這樣,我也開始練習跳脫自己的角色,不管是自己以為的,還是別人以為的——那些都不是我。去掉這些角色認同,我發現自己其實不想和別人爭什麼,也沒有什麼特別想告訴別人的。很多想法,自己知道也就夠了,反正別人不能理解的太多,這篇落落長的自言自語也是一樣。

我看自己在生活的修行裡轉變,關於過去和未來的故事也在持續改寫中。

facebook原文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