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清單:subtly dancing (Side Japan Y2K)

上次編的韓樂歌單,提到日本在2000年左右曾經跟過一波2-step音樂的風潮,所以我又整理了一個日本版的歌單。這次找歌就非常快,大部分是我已經知道、而且當時買了CD(包括單曲)的曲子,看來我當時喜歡的東西,現在自己還是感覺挺不錯的。我當時對電音和混音版本的興趣,大概也是因為我剛好喜歡那種風格。後來日本電音製作人自願或跟著一窩蜂做所謂EDM,我就不怎麼聽了。

這個歌單有一大部分是m-flo的歌,或者參與混音、製作的曲子,開頭就來個4連發,其中宇多田光的Distance混音版本還隨著最近的UK Garage復興而再度翻紅、繼續奠定神曲地位。在我心目中,m-flo當時揉合爵士與古典樂器取樣的風格,不管什麼時候聽都很經典,完全有資格稱為當時的潮流設定者。後半選了2首bird和大澤伸一合作的曲子,和一些節拍比較重或者純音樂的東西。雖然只選了12首,但這次有1小時,足足是上次的2倍,大概也證明現在的流行歌曲真的越做越短了。

facebook原文

「青春的瞬間」

剛才忽然想搜尋栗山千明這個人,搜尋到最後,停留在「青春的瞬間」(青春の瞬き)這首歌。這首歌一開始其實是椎名林檎寫給她的單曲B面歌,但就像其他椎名林檎寫給別人的歌一樣,最後大家只記得她自己回收重唱的版本。至於「原唱」的版本呢,我特地找來重聽一次,真的太過悲慘,高音完全不在她的守備範圍內,以致於整首歌的歌聲都被修成很奇怪的機器音,大概就可以猜想原本的聲音有多糟了。椎名林檎的提供曲,對於委託的歌手往往是很有挑戰性的,像是寫給TOKIO的「雨傘」,除了讓長瀨智也扯著喉嚨唱的高音以外,樂器部分也沒有因為他們是偶像樂團而降低難度。挑戰成功的話,就成為歌手自我突破的作品;挑戰失敗,大家就會說「還是想聽椎名林檎自己唱」。

雖然栗山千明唱歌並不出色,但我在ptt椎名林檎版活動的那陣子,曾經翻譯過4首椎名林檎寫給她的歌詞。或許有一些值得商榷的翻譯,但當時的我已經盡力了。這首「青春的瞬間」顯然是4首歌裡面最出色的。雖然歌詞是從年輕人的視角出發,但也有中年人看年輕人的味道。有了一點年紀之後,讀這樣的歌詞,更是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生活多了哪些現實考量,又少了哪些自由夢想。這樣精雕細琢的精品級歌曲,竟然當成B面歌使用,真的是一大奢侈,但也顯示她並不因為是別人的歌就隨便做做了。

facebook原文

三浦透子《ASTERISK》

聽了《在車上》的女主角三浦透子過去出的專輯《ASTERISK》,覺得她當歌手也是很有說服力的。開頭完全沒有歌詞、只用哼的〈uzu〉,擺明要強調她的歌聲非常清透,就算沒有歌詞也很動聽。我也喜歡她有點冷冷的、不會顯得煽情的口氣。不過,專輯裡有時會出現刻意和聽者拉開距離的另類編曲,或者把 vocal 侷限在比較輕描淡寫、無表情的範圍,好像是要塑造個性、冷感的形象。但我感覺她唱專輯裡相對單純的〈蜜蜂〉〈おちつけ〉是更吸引我的,因為沒有刻意保持清冷的感覺,而有更豐富的聲音表情,同時仍然感覺誠懇而不浮誇。我比較希望她多唱些民謠風的曲子,雖然她的最新單曲〈私は貴方〉也挺另類的⋯⋯還是希望她的音樂路可以長久一點吧。

Facebook原文

對 THE XXXXXX 專輯的印象

歌手.山田孝之的樂團「THE XXXXXX」,出的專輯也沒在走安全牌的。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山田渾厚風的中低音,很像過去讓我印象深刻的樂團「SOFT BALLET」主唱遠藤遼一,曲風也是synth pop和帶點工業暴力感的搖滾組合。整體來說,我還蠻喜歡的,因為這裡面的能量和熱度是現在流行的音樂比較少見的。我跟戲劇圈完全不熟,所以這完全是針對音樂的評論。

facebook原文

山口美央子《トキサカシマ》:失望的初聽感想

山口美央子睽違35年的新專輯,相當符合時代地在Spotify上架,但我聽了一遍,覺得聲音的質感終究是沒跟上時代的。如果放在20年前,或許還會覺得很超前吧,但那些太過熟悉,甚至感覺陳腐而已經很少人用的罐頭音色,一直讓我出戲。或許這張專輯有個很奇幻的世界觀,但不夠現代的音效總把我的注意力拉回產生這些聲音的機器本身。要是直接用鋼琴演奏呈現,可能還會比現在的樣子更真摯一些。

plurk原文

藤井隆新專輯的宣傳影片

這大概是我這陣子看過最狂的專輯試聽影片了,10首歌全都拍了很像回事的商品廣告(雖然品牌都是假的),賣的東西和廣告質感也很有90年代後半的感覺。其實正是因為他希望曲風有「90年代廣告歌」的感覺,概念先行,然後才是製作歌曲,結果卻意外的好,聽到副歌的瞬間就感覺很搶耳。已下訂 💰💰💰

facebook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