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ONOS《KIMONOS》:虛構城市的矛盾心境

KIMONOS(LEO今井&向井秀德)的同名專輯《KIMONOS》,推出到現在已經將近三年了,他們還是用同樣的曲目在各地巡迴演出,而且似乎沒有錄製新專輯的意思。雖然很可惜,但這張專輯達到的水準的確難以超越。不論是新舊、東西方音樂風格的多元融合,或者是對於所處的時空環境感到不安、懷疑,卻又不失冷靜客觀的心理描寫,都是一般音樂作品難得一見的。我想,就是因為他們極大的差異性,才能撞擊出獨一無二的音樂新風格。

Read more

用現實構築想像,從想像回歸現實

星期三晚上,一門名為「自由與行動」的通識課程在清大開課了。據說本來是先有《學習年代》的讀書會,大概是為了進一步實踐書中的理念,就開了這門以《學習年代》為主軸,意圖以學習與小組討論促進行動的課程。我想,董啟章本人應該是樂見這種實驗成真的。《學習年代》不止是一個故事,也是模擬和示範。作者用現實構築想像,在想像中改變現狀,再透過寫作的「行動」對讀者潛移默化,使改變最終回歸現實。固然改變不見得要以相同或相似的方式發生,但就是有老師接受了書中邀請般的訊息,開始了這場方法上有幾分相似的實驗。不過,想像還是與現實不盡相同吧,至少參與課程的學生就和書中自行發起讀書會的成員有本質上的差異。

Read more

《台灣詩人群像:林亨泰詩集》

「台灣詩人群像」是由笠詩社莫渝、陳坤崙、李昌憲等三位詩人策劃的一系列詩集(不是莫渝個人的同名著作),共有13本分屬13位詩人的詩集,這些詩人也都是笠詩社的成員(但據說目前正在策劃的第二波發行不限於笠詩社成員)。笠詩社是台灣現代詩本土路線的重要推手,看到這些詩集封面上的綠色野百合,難免令人產生政治上的聯想。不過,實際閱讀其中的《林亨泰詩集》以後,我想,如果只看到詩中的政治面,眼光就太狹隘了,還必須考慮這些詩的時代性才行。

Read more

作者,你想對我做什麼?:《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前陣子把這本名作看完了,也跟大多數人一樣,經歷了一段令人迷惑的旅程。「讀者」在追尋小說的下落,卻只找到十本小說的開頭,但他在現實生活中與另一位讀者的故事卻一直是連續的,雖然過程彷彿一直受到作者的干擾。對我而言,這本小說強調的是作者隨意操縱情節,甚至操縱讀者心思的能力。作者顯然對這種單向的關係有所質疑。

Read more

初讀《我城》

香港小說代表作之一。七○年代的作品。接在一大堆充滿壓迫感的東西之後,西西的《我城》確實輕鬆許多。許多平淡至極的事物,在這本書裡有了奇妙的、遊戲般的譬喻。明明是一部小說,卻有濃濃的詩味。

Read more

董啟章《體育時期》

生活上的鬱悶感,造成對於小說的沉溺。為了更了解「不是蘋果」這個人物原來的樣子,我回頭找了《體育時期》來讀。因為從頭到尾(一部分除外)都用一般人並不文縐縐的口吻來描述,所以我在圖書館把上下學期的內容都讀完了。這應該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在圖書館讀完一部書吧。讀完以後感到很空虛,或者更正確地說,是空洞。是現實生活的空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