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化石」

作者的心情變成了化石,就是「書」吧。

-祖父江 慎,MdN 2016年7月號

化石」是我在四年的空白之後交出的最新詩作。在停筆之前,我寫了超過十年,雖然作品不多,也不曾以「詩人」的身分活動,但總是斷斷續續地寫。大約在出版社的工作開始之後,我好像失去了寫詩的題材、動機和語言。雖然也試過努力擠出什麼,但寫詩這回事,如果不是處在一種「可以寫」的狀態,就寫不好。既然沒有寫的動機,也寫不好,寫詩這件事就被我擱在一邊了。不寫,好像也不要緊。

可是,有一件事情忽然觸發了我,推動我再次使用詩的語言去創作。最近因為想看日本書籍設計鬼才祖父江慎的訪談,我買了《MdN》雜誌。而封面上的這句話,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一開始我並不完全明白這句話和我的關係,直到寫好「化石」這首詩以後,我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線索:關於我最近的學習、關於我最近的思考……關於我自己。

Read more

沒效率的文字,也有存在的意義

一則網路新聞的標題說:「Facebook預言5年後進入全視頻影像時代 文字幾近消失」。這是「預言」,還是facebook幫我們「決定」的未來?雖然這其實只是一個區域的負責人說的話(這個下標和配圖讓人誤以為是總公司發表的,或者是照片上這個人說的)。

我希望這不是「未來」的全部,就好像facebook也不應該是生活的全部一樣。「承載更多資訊」、「傳遞更有效率」?或許對,或許不對,但傳遞訊息的效率真的是一般人選擇溝通方式的準則嗎?

對我來說,文字其實不完全是表達或呈現自我的工具,有時候我組合文字像是在玩,或者像是在操作它,我使用文字的時候會感覺到一定程度的抽離。文字有它本身的邏輯,我寫出來的東西必然和我本身有一些差距,這樣的文字當然是「沒效率」、「不太能幫助理解」的。但那又怎樣呢,就像小孩不需要解釋他為什麼愛玩某個玩具一樣,就算給了解釋也不見得是真的。

在不太鼓勵你只寫文章的facebook寫文章,我覺得,很好玩啊。

facebook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