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之流的無限可能:《時間繁史.啞瓷之光》

70c16406把這部逼近千頁的小說讀完,花了我將近一個月。這段期間就是一直邊讀邊思考,讀到最後又哭了一整個晚上。讀完以後我回家住了三天,每天都在想這部小說的意義是什麼。我在aNobii寫了一則短評,還是從「自我-他人」的角度切入,因為那是我比較有把握的論點。整理了思緒,這裡我想要換個方式來談,希望能夠提到一些更深刻的東西。

還是很難總括這部小說的主題。它像是一部涵蓋人文與科學的教科書,又像是一位作家的自傳,也像是分屬於三個女子的生活雜記。將這一切(巧妙地或者粗魯地)連結在一起的,是「溜冰場」這個小宇宙。如果從書中反覆出現的「可能性」這個詞來思考,溜冰場代表所有可能性,和所有可能性加總後僅存的一個可能。這和下決定的情況類似:下了決定之後,其他的可能性就消失了,而可能性的削減正是獨裁者最害怕的事。那麼,如果能夠回到過去,重新開始,是否就能找回幸福?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獨裁者之所以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境,就是因為他太執著於可能性。「可能性」本身是中性的,沒有好處或壞處可言,但如果把可能性的損失銘記在心,並且當成失敗的印記,就會讓它喧賓奪主,成為生活裡的一切。但生命其實是各種日常活動的堆疊,不是無形的概念可以取代的。所以什麼尋回可能性註定徒勞無功,還會加深時間流逝的恐怖感,以及對於時間的依賴。逝去的來不及哀悼,將來的又不堪設想,在這種心態下寫出來的作品也就成了二度傷害。時間對於獨裁者而言,是一座苦難的溜冰場,是永遠無法停止的流浪。

相對於獨裁者對於可能性減少的惶恐,三位女主角並沒有把過去的失敗看得很重。啞瓷和恩恩都只為當下努力,雖然兩人的才能和處境不同;維真尼亞則是對於想像過去與未來的各種可能充滿熱情。到了最後,獨裁者葬身於時間之流,三位女主角卻得到了超脫於時間之外的感受。比起時間的流逝,她們更在乎的是每個瞬間的體驗。在瞬間裡她們隨時可以超脫於時間的溜冰場之外,縱使那可能只是想像。

整部小說展示的似乎就是獨裁者徒勞無功的歷史。說句實話,那天我哭完以後忽然感到非常空虛,因為獨裁者一直都是個錯誤示範,那我的腦筋一直跟著他轉來轉去又是為了什麼?這感覺就像是恩恩一直努力讀懂獨裁者的信,最後才發現獨裁者其實沒什麼搞頭。所以這部小說其實只是廢話連篇?我卻沒辦法這樣想。獨裁者對理念的執著讓悲傷增生,三位女主角對生命的熱情卻能夠克服悲傷。所以與其說這部小說的主題是寫作的無用,還不如說是熱情的重要。這種熱情是個人情感的真摯展現,而不是滿足私欲的工具。獨裁者犯的錯誤之一就是用冠冕堂皇的論述掩飾自己的私欲,以致於無法展露真情。

「熱情」大概是我可以做出的唯一結論,但這樣的結論其實還有些大膽。三聲部的形式呈現的是三個不同的女人,三個不同的結局,三種不同的熱情,縱使當中有許多相似之處,我們依然不能忽略每個人獨有的特色。我們當然可以從中選擇自己偏好的立場,但整部作品的暗示其實是每個人都有自己體驗世界的方式,作家不能強迫每個人接受他的世界觀。對於小說而言,這是一個反面的作法。我們通常期待小說提供一個啟示,這樣我們才可以滿意地闔上書,說這部小說的價值在哪裡。這是作者理念的單向傳遞。但這部小說給的卻是一個「病徵」,一個負面的例子,一個等待讀者推翻的偶像。獨裁者故意讓讀者討厭他,討厭故事結束的方式,進而思考屬於自己的可能性:每個相對於作家的「他人」,都是一個可能性,當然維真尼亞也是。維真尼亞可以改寫她無法接受的結局,我們當然也可以。這樣的話,讀小說就不止是沉溺與避世的行為,還有助於個人意志的確立。「超越自我,及於他人」的目標,如果少了讀者的主動參與,就無法成功。

我之所以一再談論這部小說(不論是在BBS上的個人板或這裡),或許就是為了證明我可以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推翻獨裁者吧。但我也希望其他讀者不要把我的論點奉為圭臬,因為獨立思考的過程是讀再多評論也無法獲得的寶貴經驗。以這部小說作為觸發點,試著和作者的意識碰撞看看吧。我相信,這一定是作者的原意。

2015.09.23回顧:
所以這本小說就是極力讓讀者討厭作者吧(笑)。回頭想想,作者可以把自我否定發展成這麼大的篇幅,也怪可怕的,或許不需要讀這麼多字,也能對讀者產生相同的效果吧。只是,作者在這之後似乎想把重點轉向社會層面,或許玩殘自我是當時必經的過程也說不定。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