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

d229ce17大家都說,現代的年輕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喜歡任何可以表現自我的媒介,
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網路相簿,
就算沒那個姿色也該寫個blog才對。

不過,「自我」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人好像很需要標籤。

那些自拍狂人,或者好一點,自拍高手……
似乎都極力迎合所謂「型男」「正妹」的形象。
如果當不了型男正妹,沒關係,還可以當宅男宅女,
而且就算大家對這個詞的印象比較負面,還是有一大票人急著招認「我就是宅!」

感覺上,寫blog的「文藝青年」比較沒有貼標籤的問題?
或許真的有一大票人在鼓吹精神自由,說我們要有自由意志
(我可能是其中一個)。
但是,blog這個界面,又何嘗不是一層具社交性的,皮膚?
「標籤」和「面具」的感覺都太不自然,我想,
「皮膚」比較能夠表現那種擬真的感覺。

雖然和寫日記有點像,但寫blog是有選擇性的,
blog寫了一段時間,有了固定的讀者,
就會開始想,這篇文章適合這個blog、這篇不適合……
因為是寫給別人看的,所以當然不完全是自己高興就好。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這個blog最多人回應的文章類別其實是日常牢騷,
所以雖然我喜歡寫音樂和塔羅牌的東西,還是不時要來篇心情文。
至於政治,雖然每天都有很鳥的事發生,但我懶得和別人筆戰,
這種東西我是贏不了的,所以頂多是在BBS個人板上寫寫,
光看我的blog也不會了解我的政治傾向。

對我而言,我的blog描繪的只是自己的某個側面,
或者更正確地說,我寫這些文章是希望別人以這些角度看我。
這層皮膚決定我和別人互動的方式。
這是一件好事,因為藉此我們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社交生活。

但想看見一個人的全貌,很抱歉,絕對不是只看表面就行。
那麼,我們為什麼只讓人看見表面呢?
或許是有一天忽然領悟,「我」什麼也不是,才開始強調「『我』就是這樣」;
或許是有一天忽然發現,「我」竟然有這麼醜陋的面貌,
才開始強調「『我』的這裡、這裡、這裡都很美」。

「我」真是個麻煩的東西。

2015.07.12回顧:
當時,部落格還是每個人表現自我的主要工具,但現在已經被facebook取代了。facebook讓朋友之間的互動更密切,但「為了塑造自我形象而po文」的風氣似乎變本加厲了。出遊、聚會、吃喜酒可以得到許多讚,被視為能讓自我形象加分的項目;發牢騷、強烈政治表態則讓人敬謝不敏。facebook的風氣,似乎讓我們有意或無意地對發文內容做「自我審查」。這樣不止是篩選了一個人某部分的真實,也可能造成負面情緒難以獲得紓發。部落格不代表人生中的一切,facebook更不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