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FLOWmarket

good vibes今天又上台北了。
其實主要的目的是看台北雙年展,
但也順便去了明日博物館,
看了theFLOWmarket之後,
覺得驚為天人,就先發表這篇。

這個「博物館」其實只是一個暫時閒置,剛好拿來辦展覽的空間,
5月17日之後就會撤離。
這裡會舉辦兩場展覽,第一場就是這篇要介紹的theFLOWmarket,
展示到2月28日止。

這是個怎樣的展覽呢?
它是賣東西的地方。它是一個超市。真的可以買東西的超市。
有什麼可以買?
終結運動不足(a lack of excercise killers)、
安靜(silence)、美麗的河川(beautiful rivers)、
道德勇氣(moral courage)、團隊合作(team work)……
會不會太神奇了!?
別緊張,場內的藥罐、保特瓶、噴霧罐、乳液罐、針筒等等,
全都是空的。
但即使是貼著標籤的空罐子,還是要賣的!
在這個「展覽」裡,參觀的人是真的花錢買「東西」,
還有店員打發票給你。
(還好發票上沒寫品名,不然實在是太詭異了!)

這樣的展覽到底想表達什麼?
它複製了消費文化,卻又對消費文化好好地嘲諷了一番。
花錢就能買到好感(good vibes)嗎?
花錢就能終結運動不足嗎?
花錢就能擁有道德勇氣嗎?
顯然答案是「怎麼可能」,但很不幸地,
似乎市面上所有的商品都有些不切實際的暗示,
我們購買的只不過是心靈、健康、道德等等的標籤而已。

消費文化無法解決整個社會的心靈匱乏狀態。
就好像這些空罐子沒辦法帶給你什麼實質的幫助一樣。
消費本身不會帶來更好的明天(better tomorrow)。
展場擺了一些看板,上面寫了一些世界上的環境與社會問題,
但那些問題對於消費者而言多遙遠啊!
在這個超市裡,我們實在幫不上什麼忙。

但很詭異的是,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會在裡面買些「紀念品」回家!
難道大家都沒腦袋?
但大家可是很認真在挑選!
其實這些罐子還是有它們正面的意義的……它們真的是空的,
裡面真的沒有可以幫你關掉電視(turn off the tv)的解藥,
所以只能靠「消費者」們把這些罐子填滿。
想要學會容忍(tolerence)?從自己的心開始做起吧!
罐子上的標籤可以隨時提醒我們往理想邁進,
即使現在看起來只是空想而已。
在化妝箱裡放一罐你很美(you are beautiful),
再加一罐外表不重要(more than skin deep),
或許可以稍微解救被商業化的美感所荼毒的人們吧。

消費文化對全人類的強暴,造就了這個計劃的成功。
雖然還是在消費中尋求慰藉,但也喚醒了消費者的自覺,
而不是催眠自己「買了這個一切就沒問題了」。
買或不買並非重點,重要的是參觀者是否能發現消費文化的荒謬。
不過,我總覺得主辦單位最好公佈「營業收入」的流向,
就算只是拿來支持博物館的運作也好,
不然可能真的會有人說是騙錢?

有些美中不足的地方,最嚴重的就是展場太通風了,
搞得罐子上都是灰塵!
原本乾淨的印象就這麼打折了。
倒是店員會不時把罐子排整齊、標籤正面朝前,
讓這個展覽的工業化印象更突出。
場內放的是很新潮的電子音樂,
帶給人一種「好像很流行又很時尚」的錯亂感。

至於為什麼要24小時開放呢?
大概是因為請人「看店」比搭圍牆、設鐵門來得便宜吧。

雖然知道是空罐貼標籤賣,但我還是買了一罐50ml的「好感」。
good vibes與其說是好感,倒不如說是「好的感覺」。
其實我頭腦很清楚,我是真的需要一個裝化妝水的噴霧罐,
50元的價錢和無印良品差不多,材質也一樣是PET……
當然還是有一點紀念品的意味啦!
而且,每天早上想像自己帶著正面的意念(vibration)出門,
對自己和他人都是一件好事。

2015.07.10回顧:
現在看這一篇,才發現當時並沒有想得很深入。事實上,這個展的另一個層面在它的場地本身。這是忠泰建設取得的都更建設用地(似乎是現在建設中的「明日博」),後來他們在另一個都更用地策畫了暫時性的藝術村,吸引了一群藝術家捧場,但也有許多人質疑藝術家是否應該為都更建商服務。閒置的土地拿來利用,或許可以增加額外收入、提高地段價值,忠泰的例子或許是提升了建商本身的形象吧。如果把這當成建商的形象包裝,那麼這個「展覽」所展示的虛有其表,或許正符合計畫的精神吧。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