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源氏物語 10:賢木

在之前的篇章裡,故事的描寫似乎都著重在源氏的風流事蹟上,但他在上一帖「葵」失去了第一任妻子,到了這一帖又有幾位情人遠離他,政治勢力也不如從前。在失意的生活中,源氏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為所欲為,似乎也因此而變得成熟了些,在待人處事方面多了幾分深思遠慮。

源氏的元配死後,六條夫人成為傳言中下一任妻子的熱門人選,但當時沒有人知道源氏已經和紫夫人祕密成婚了。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眼看和源氏的戀情已經沒機會開花結果,六條夫人終於下定決心和出任齋宮的女兒前往伊勢神宮,遠離京都。在成行之前,雖然源氏向六條夫人傾訴了依依離情,對方也深受感動,但誰知道這次是不是又在逢場作戲呢?積年累月的心灰意冷,終究勝過了一時的激情。源氏心中雖然抱怨對方竟然捨得離開自己,但平心而論,終究是他辜負別人比較多吧。在愛情中無往不利的他,如果不經歷一點離別的痛苦,又怎麼會懂得珍惜呢?

這一帖的名稱「賢木」(紅淡比),是日本神道教使用的神聖樹木。在六條夫人離開前和離開時,源氏二度送上了附有賢木枝葉的信,大概是因為對方即將陪同女兒事神,所以要表示尊重吧?但六條夫人還是堅決離去。在同一帖裡,源氏也送了同樣附上賢木的信給接任賀茂神社齋院的「朝顏之君」(傳聞源氏曾經送上附了牽牛花的信給她,所以有這樣的稱呼)。雖然源氏和朝顏之君常有書信往來,但女方對這位花花公子總是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如今又擔任了神職,更可以擺出不食人間煙火的姿態,冷淡地回信了。「賢木」在這一帖象徵的,似乎是宗教對於愛情的阻隔;但換個角度來看,宗教似乎也是擺脫情愛糾葛的藉口。如果神真的有超自然的制裁力,那麼源氏送出賢木卻自討沒趣,不也是他玩弄愛情的因果報應嗎?


另一個藉由宗教遠離源氏的人,就是他一直祕戀著的藤壺。在這一帖裡,桐壺院的駕崩,是促使藤壺最後決定出家的一個重要因素。雖然桐壺院生前已經將藤壺升為中宮,並且把她的孩子(其實是源氏的骨肉)預先立為東宮,以免自己死後讓皇太后(弘徽殿)一手遮天,但仍然無法避免預料中的情況發生。因為繼位的朱雀帝還太年輕,所以桐壺院從退位後到死前仍然是主要的政務處理者;桐壺院死後,權力自然沒辦法由年輕的朱雀帝完全掌握,結果事事都得看皇太后的臉色。藤壺感受到失勢的壓力,返回自己的老家三條宮。雖然兒子還在皇宮裡,但她也不敢隨意走訪,害怕被找麻煩。為了不讓兒子的地位受到威脅,她對自己的言行更加小心翼翼,再加上勢力大不如前,當然也變得更憂鬱了。

除了這些因素以外,最令她不堪其擾的,就是源氏的頻頻示愛。在居於弱勢的情況下,萬一她和源氏的那段姦情被拆穿,不但兩人都會身敗名裂,還會危及他們孩子的前途。這時候最聰明的作法就是和源氏保持距離,偏偏源氏按捺不住內心思念,經常寄情書給她,而且三番兩次想要接近她。某次終於又讓他逮到機會,偷溜進藤壺的起居室:

一陣熟悉的薰香襲人,中宮對此意外之事驚恐交加……源氏幽幽地哀求著,想把她拉到身邊來。未料,中宮竟滑下了外褂,想逃去,但是沒想到她那長髮和著衣端一起給源氏捉住,竟致無法脫身。唉,這恐怕也是前世注定的命運吧?實在無可如何。

這段描述,和「帚木」中空蟬脫去外衣、逃離源氏魔掌(?)的情節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藤壺被抓住了而已。源氏物語對於男女肌膚之親的描寫頗為含蓄,如今兩人弄到這麼狼狽的地步,當晚到底會怎樣糾纏下去,應該不言自明了。

就這樣,對於政治情勢的改變,以及姦情被揭發的危險性,藤壺已經感到厭煩,心中暗自起了出家的念頭。終於,在桐壺院一周年祭日期間,所有法會結束時,藤壺忽然宣布出家,當場落髮(平安時代女性出家,只需要把頭髮剪短,不必剃光,而且可以留在家中)。源氏以為她是臨時起意,但藤壺回答:「這也不是現在才想起的事情,只是怕一旦傳聞開去,議論紛紜,會動搖了決心」。雖然藤壺感覺上只是個心中充滿煩惱的人,但從這段自白,我們也能看出她心中獨立而堅定的一面。其實在這之前,她一直堅持對源氏保持(表面上的)冷漠,就已經顯示她不是個感情用事的人,而且總是會理智地考量局勢,採取她認為對大家都好的做法。這樣看來,她的出家也不完全是消極的逃避吧。

相較於藤壺的深思熟慮,源氏三不五時理智斷線、被愛情沖昏頭,還是顯得太不成熟了。不過,或許是因為桐壺院死後,他不再像以前那樣呼風喚雨,又或者是受到藤壺的精神感召,他也開始懂得收斂了。藤壺出家後的新年期間,源氏去拜訪她,因為聽到她的聲音而感動落淚,但又考慮到出家人(包括跟著出家的侍女們)的心情,所以匆匆告辭了,沒有過度流露自己的心情讓藤壺難堪。這樣成熟的表現,也獲得侍女們的讚賞。源氏將來會蛻變成怎樣的男人,應該是值得期待的。


這一帖特別引人注意的,仍然是政治情勢的變化。因為之前的源氏總是過著順心又快活的日子,所以忽然遭逢的挫折就顯得特別突出。雖然朱雀帝順從先帝的遺囑,讓源氏輔佐政事,並且尊重左大臣,但他們的聲勢還是大不如前,因為實際掌握決定權的人是皇太后和右大臣(皇太后的父親)。本來每年該有的晉爵,現在完全輪不到源氏和左大臣家的人,就連藤壺的女侍們也是一樣。以往每逢重要的時節,源氏的宅邸總是十分熱鬧,現在卻只剩少數親交拜訪,盡顯世態炎涼。事實很殘酷,過去許多人愛戴他,並不是因為他的才貌,而是要攀附他的權勢。

左大臣對於今非昔比的政治局勢,感到相當不滿,乾脆自請退休,隱居在家。源氏和頭中將(左大臣的兒子)也無所事事,在家裡舉辦漢詩猜韻腳比賽。雖然是頗為風雅的活動,但也顯示他們的生活窮極無聊,需要找事情來打發時間。而且,他們的活動還不能辦得太奢華,恐怕是因為地位不如從前,怕太高調讓人說閒話吧!


生活的無聊,似乎也導致源氏在冒險的行為中尋求刺激。雖然朧月夜之女(在「花宴」中登場並且與源氏發生關係的女子,皇太后的妹妹)已經進入朱雀帝的後宮,但源氏還是和她保持書信往來,也曾經冒險和她在宮中再次幽會。在源氏的勢力岌岌可危之際,他竟然還敢碰皇帝的後宮、皇太后的妹妹,要是關係被揭發,絕對會是致命一擊。(其實他們之前的關係,皇太后和右大臣都知道,只是當時看在他有權有勢的份上,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趁著朧月夜回家休養,源氏變得更大膽,每天晚上都到她的住處幽會,不顧頭號敵人皇太后也回到家中的事實——鋌而走險的行為,反而讓源氏感覺更刺激。但夜路走多了總會碰到鬼,某天凌晨下起大雷雨,家裡的人嚇得到處亂竄(大概是因為還沒有避雷針,雷擊會造成建築物毀損甚至火災,所以當時的人非常害怕打雷)。源氏找不到機會逃走,不巧右大臣又走進房間,關心女兒有沒有被嚇到,狼狽的兩人就這麼被捉姦在床。源氏別過頭去,不讓右大臣看見自己的臉(畢竟他還在女兒的臥榻上,再怎樣不顧禮節也不至於跑過去看他是誰),但右大臣還是從房裡情書的筆跡得知他的身分。

右大臣的個性就是沉不住氣,所以他馬上生氣地向皇太后告狀。皇太后剛好趁著這個機會,一吐對源氏的怨氣。從她的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她一直覺得比朱雀帝耀眼的源氏很礙眼,尤其對於搶走她中意的葵夫人這件事,仍然耿耿於懷:

「皇上只是空有其名而已,從來就沒有人重視他過。連那如今已致仕的左大臣當年都不肯把他的掌上明珠許配給做哥哥的東宮為夫人,卻反而在他弟弟源氏元服之時許嫁了她呢。」

從桐壺、藤壺到源氏,皇太后似乎一直視這些讓自己和兒子相對失寵的人物為眼中釘。反倒是右大臣講完以後氣就消了,甚至為源氏緩頰,看來他對於源氏並沒有強烈的敵對意識。但這件事似乎已經成為皇太后手中的把柄,就等懲罰源氏的時機來臨了。

她滔滔不絕地一口氣說出來。這樣反倒教右大臣有些過意不去了。她開始後悔自己方才何以說了那些重話,於是連忙又道:「這種事情恐怕暫時不要張揚出去才好。你也別對皇上提起。你妹妹大概是仗著皇上還不至於為此而對自己如何,故而膽敢如此的吧。日後你好好兒教訓教訓她;若其不聽從,我再負一切責任好了。」但是,皇太后的氣未見得消除。……這種時候,若能巧妙計劃,定能奏效;她心裡遂有了某種陰謀也未可知。

發表迴響